《望月》说课稿

时间:2024-09-05 16:45:21
《望月》说课稿

《望月》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齐读课文:

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望月》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望月》一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展示了月亮女神的柔美,圣洁,仁慈与祥和。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千百年来被许多骚人墨客所吟哦诵咏,而《望月》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这一课,我们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利用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探究月亮与人的关系。

其中后两个目标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享受学习的快乐。

2,朗读感悟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千法读为本,由此可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旋律。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充分感 ……此处隐藏12781个字……,万物皆有情”的道理。

本课主要是以孩子的眼睛看月亮,月亮的美是一种奇妙的美,幻象的美。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在这里设置读写结合训练恰恰能为《习作7》做好铺垫。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学情分析;五年级下册的学生是步入高年段的第二个学期,学生默读有了一定的速度;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月亮的语句和诗句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综合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学生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见灯片)

三、“结合年段”说学法

考虑到高年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赏析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

四、“板块推进”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开始说教学流程。我把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1-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14-21自然段。

第一课时,我将分四个板块完成,分别是:在聊天中相遇——走近月亮;在读书中相识——整体感知;在品析中欣赏——“月光之美”;在赛诗中沐浴——“古诗之美”。

第一板块:在聊天中相遇,走进月亮

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围绕“看到月亮会联想到什么?”的话题谈话,创设了一种喜爱月亮的课堂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板块:学生在读书中相识——整体感知

此板块分为两部进行:其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其二、整体感知。

《课标》要求高年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特别关注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我是这样引入:课文写谁望月?除了写他们望月,围绕月亮,他们还干了什么事情?

带着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指导抓住事件的要素来进行概括大意,达到训练的目的,体现高年段的学段特点。

第三板块:在品析中欣赏——“月光之美”

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通过“抓关键词句品情意,图文对比品语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月光之美”。

在“抓关键词句品情意”环节中,我抓语句中“安详、镀、跳动、伸展、起伏”等关键词,主要着眼于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通过“品读析情法”、“感悟鉴赏”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语境。例如:

(1)抓“安详”悟情思

我是这样导入: “安详”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和、从容不迫的神情,你在什么人身上看到过这种安详的神情?

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

这样的用词有什么好处?

通过这样的品析,我们就感受到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2)抓“镀” 品表达

①给“镀”组词,抓偏旁理解本意。

②给“镀”换词,思考:用“镀”来表达有什么好?

通过反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月亮不仅自身很亮,很闪烁,有金属般的感觉,同时也让周围的事物附上了光芒。让学生的画面丰富起来,闪烁起来。品出作者用词表达的精妙。

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朗读。

(2)“图文对比品语境”

我出示一副月夜江色图,旁边配上第2自然段的第2、3句话。

①先让学生对比欣赏,说说欣赏的是图还是文字,为什么?文字美在哪?

②引导学生抓住“跳动、伸展、起伏”等词,品出这些词语让景物动了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让我们欣赏到了这样一幅动静相宜的月色图,体会到月亮摇身一变透出的灵动的美。

让学生在图文对比中感受到是语言文字所创设出来的奇妙的语境,让这个月亮是如此的灵动。同时渗透写景的方法指导:写景就应抓住景物的特点,关注动静结合的画面感,而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巧妙地把自己情思融入其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四板块:在赛诗中沐浴——“古诗之美”

“分类品析体情结,补充背景入意境”(精读指导学习课文3-13自然段)

课文赛诗部分共出现了6句诗句,这些都是古诗,都是旧知,怎样上才能避免陷入解释诗意的旧框框之中,上出教学的实效与广效?我是这样思考到:

高年段《课标》要求学生能在诵读优秀诗文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所以“入情景、体情结”让学生喜爱月亮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于是,我采用“分类品析,补充背景”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

在感受古诗句中月的深刻含义之后,由省略号引入,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让我和学生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进行“赛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为课文的14-21自然段,我分为两大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设境研读,深思(学习14-20自然段。)

聚焦“月亮像什么?”,从三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思考。

首先是“月亮像什么?”学生找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相关语句,具体交流小外甥是如何抓住月亮的特点来进行想象,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月亮变化的特点,历经“合理联想”、“大胆想象”的过程,来说说“月亮像什么?”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找出文中描写小外甥的语句,划下来,体会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交流、汇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感受小外甥的聪明、活泼,指导学生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生动的描写,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生动传神。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人物之间的心里感受;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全班情景朗读,在情景中理解“绘声绘色”,指导学生感受理解“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升华情感。

第二板块:疑问为核心,练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聚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继续引导学生质疑,寻疑探究。重点抓住“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一句,提出问题“如果把省略号改成冒号,你会写些什么?”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情感。进而,抓住文本空白点练笔写一写。

五、说板书

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附板书体现了学法的渗透。

25 望月

江上之月 诗中之月 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