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4-24 11:34:06
实用的小班教案8篇【通用】

实用的小班教案8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对海绵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小百科: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会说绕口令,乐意学习绕口令。

2.能清晰地发"冬"和"公"的音。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上""下"方位词,懂得尊敬老人。

2.物质准备:一个老人(公公)和一个小孩(冬冬)的图片。

3.材料准备:亲子手册《领域活动 买柿子》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冬冬和公公的图片。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小朋友叫冬冬,还有一个老爷爷叫公公,冬冬住在楼下,公公住在楼上。冬冬小朋友和老爷爷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念念。

2.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教师操作图片,朗诵绕口令;幼儿倾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再次念绕口令,提问:

楼上住的是谁?楼下住的是谁?

小东东问老公公什么?

老公公走路为什么要扶小冬冬?

最后冬冬说什么?老公公又说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念绕口令。

引导语:今天学的这首儿歌是绕口令,注意念的.时候别念错了。

教师知道幼儿念,提醒幼儿念准ong音。

幼儿集体练习,注意提醒幼儿要咬准字音、完整地念。

教师示范快速念,引导幼儿由慢速念到快速念。

小百科: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按大小标记分类。

2、 在游戏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操作卡:大小萝卜若干、大小花片若干、大小积木若干

2、 大小标记三对,背景房子四座、沙盒若干、篮筐两个

3、 音乐磁带、小兔挂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兔妈妈:“孩子们,秋天到了我们去公园玩吧!”(随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来妈妈给你们拍照”

二、 认识大小标记

1、 兔妈妈:“刚才我给你们拍了照,现在也请你们给妈妈拍张照吧!”(幼儿做拍照动作)

“快看,妈妈的照片印好了。来请你们也学妈妈的样子,两手伸开,两脚分开”(教师出示大标记)

“好,请你们再给妈妈拍一张。”(做小标记动作)

“好了,照片又印好了,这上面的动作,两脚并拢,两脚靠拢。”

2、幼儿根据照片的动作,来区别标记的不同

兔妈妈:“你们看看,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感受)

“当你们两只手伸出来,两只脚分开,有什么感觉”

“对了感觉大大的,这表示大的意思,这叫大标记。”

“当你们两只手靠着身体,两脚并拢,就觉得怎样?”

“对了,感觉小小的,这表示小的意思,这叫小标记。”

三、按标记进行分类

1、 幼儿操作。

兔妈妈:“你们认识大小标记了吗?妈妈这里有两只篮筐,请你们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

“这两只篮筐是装积木的,可是妈妈不小心把积木都打翻了,你们愿意帮妈妈把积木放回篮筐吗?”(启发幼儿说出大积木放入有大标记的筐,小积木放入有小标记的筐。)

集体检查,纠正。

2、游戏:萝卜回家

兔妈妈:“ ……此处隐藏1833个字……毛不是羊,有手不会动,摸一摸,软绵绵,穿一穿,暖洋洋,天冷不离身,天热躺衣柜,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

幼儿a:衣服

幼儿b:毛衣。

(评析:以谜语的形式自然呈现活动的主角——毛衣,可以一开始就紧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毛衣——变、变、变

(1)、师:“毛衣在平时有什么用?”

幼儿a:可以穿

幼儿b:可以使自己变的好看。

幼儿c:可以保暖。

(评析:引发幼儿按常规思考,为教师以后的“特别事件”埋好“伏笔”。)

(2)、师:“今天,老师要用毛衣来做件特别的事——变魔术,你信吗?来,让我变一个给大家看看!!(请你仔细听好魔语)——毛衣、毛衣,变变变,变根骨头,啃啃啃。(我变的棒不棒,给点掌声表扬我一下)恩,我再来变一个,你们来帮我念魔语: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小鸟,飞呀飞。你们会让毛衣变魔术吗?自己赶快试试吧!”

幼儿:我们也想变魔术。

(评析:教师变“魔术”,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双翼”。)

(3)师:“谁来变给大家看一看!”

幼儿a: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飞机,飞呀飞

幼儿b: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小船,开呀开

幼儿c: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块饼干,啃一啃

幼儿d: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张报纸,看呀看……

(评析:鼓励幼儿自己“变魔术”,并进行同伴间的交流,初步体验“变魔术”的乐趣。)

三、毛衣——做游戏

(站成两排,比一比哪个队想的方法多)

1、师:“小朋友们变的`可真棒!可老师我呀,不但可以让毛衣变魔术,还可以让它做游戏,你们可要仔细看好了。”(伞——学小矮人走路)(放音乐)“诶,毛衣还可以变成什么?你想怎样玩?自己赶快试试吧!”

幼儿a:蜗牛壳——爬着走

幼儿b:马尾巴——学小马跳

幼儿c:牛角——学斗牛……)

(评析:在“变魔术”的基础又进行单件毛衣边变魔术边做游戏,让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2、师:“和你对面的小朋友一起合作让两件毛衣紧紧的拉起手来,看看现在毛衣又变成了什么,可以怎么玩?”

幼儿:可以玩转陀螺、双脚跳、单脚跳……

鼓励两队幼儿相互竞争。

(评析:适当增加难度,玩双件毛衣,并进行小的竞赛,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3、师:“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毛衣系起来,看看可以变成什么?你想怎么玩?”

幼儿a:长绳——跳长绳〈适当增加难度〉

幼儿b:山洞——钻山洞……)

(评析:玩多件毛衣,活动进入高潮部分,幼儿通过钻、爬、跳等活动,充分感受活动的魅力所在。)

四、毛衣放松操(放音乐)

师:“玩了那么久游戏,我们身上都有些臭哄哄了,来,我们一起洗个澡吧!”

(评析:前几个环节具有一定的运动量,所以安排幼儿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做一段毛衣放松操,自然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启发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

(评析:让幼儿学做有心人,学做“小发明家”,使活动健康延伸下去。)

三、活动评价

1、新颖的选材是本活动的一大亮点,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毛衣”层层展开,活动中教师始终牢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快乐与发展,通过“猜谜语”、“变魔术”、“做游戏”等活动,吸引幼儿快乐、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让他们勤思索、乐动手,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在体验合作快乐的同时,更尝到了竞争的喜悦。

2、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如在“变魔术”环节中,注重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毛衣做游戏”的环节中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一起克服困难,养成勇敢好学的好品质,另外,还通过优美的音乐,启发幼儿做优美的韵律动作……

3、整个活动还始终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开始是“一件毛衣变魔术”、而后是“两件毛衣变魔术做游戏”、最后是多件毛衣变魔术做游戏,如单件毛衣主要是进行普通的跳、爬技能训练,而双件时是要求毛衣放在地上平跳、多件时则为变化高度纵跳……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孩子们在体验快乐刺激的同时,顺利参与活动。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阅读绘本,理解“清清、密密”等词。

2.会用绘本的句式,在一问一答中表现绘本内容。

3.感受有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绘本《家》人手一份,相关的PPT图片,《家》的大书一本以及相关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只找不到家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小虫子、谁知道小虫子的家在哪里呢?幼儿说一说、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真的是草丛。出示飞跃的草丛图片、它是什么样子的草丛呢?幼儿说一说、

2、师: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虫子吧!“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如若你是小虫子,你会怎么回答呢?引导幼儿说我的家在绿绿的草丛里、

3、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虫子是怎么说的?“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绿绿的草从里。”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们做小虫子,我来问,好吗?师幼共同游戏、。

二、自主阅读,寻找其它动物的家

1、师:我们知道了小虫子的家在绿绿的草丛里,我们还有小动物需要找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小鲤鱼、小黄莺、小白云图片、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幼儿猜测、

2、师:这些小动物的家都藏在这本叫《家》的书里面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呢?

3、引导幼儿自主看书。提示幼儿:看书时要保持安静,学会用大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阅。看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

三、集体交流,游戏体验

1、师:宝宝们,看好了吗?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家呢?它的家在哪里呢?

追问:池塘是怎么样呢?幼儿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书中是怎么说的?我的家在清清的池塘里、

2、欣赏绘本《家》至“我的家在高高的蓝天里”,提醒幼儿注意:书里面是怎么说池塘和树林的,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理解“清清、密密”。、

3、幼儿看着图片分组和老师一起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绘本至蓝天页。

四、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本大书《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从开始到我的家在高高的蓝天里、

2、师:其实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呢?这个是谁呢?宝宝、没有出生的宝宝的家在哪里呢?谁知道吗?在妈妈的肚子里、那谁会用好听的话来回答我呢?小宝宝,小宝宝,你的家在哪里?幼儿回答、

3、小结:每个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这个家是暖暖的、温馨的。在自己的家里,我们很开心、很幸福。

《实用的小班教案8篇【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