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13 20:23:01
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要词句,体会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片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学们,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施光南。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喜爱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结识这位爱唱歌的男孩儿。

3.施光南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上做记号。

(3)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2)黑板出示读错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词。

(3)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从哪些阶段分别体现了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

(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

四、再读课文,自学感知

1.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施光南“爱”唱歌,“爱”音乐?

要求:(1)默读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2.班级内交流。

五、结合内容,思维拓展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与热爱,有了这份勤奋与努力。施光南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音乐家。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从施光南身上学到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本首诗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学习这首诗,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从整体上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笑 祷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3、 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泰戈尔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 课堂学习研讨

(一)(欣赏金色花同时播放印度歌曲),相机导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金黄的色彩反映母爱的光辉,伟大诗人泰戈尔就是用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贝多芬的音乐《致爱丽丝》,教师范读课文。(听的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感情基调)

2、 自由朗读。

3、 指名朗读,一人一段,点评学生朗读情况。(配乐)

4、 指导朗读(从重音、感情上指导)

5、 学生齐读(配乐)

学生思考: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变成后相干什么?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跳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2)这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说明理由。

2、品读课文(自由读诗,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3)见到孩子后,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几处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 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学习本诗的收获。

(时间宽松可以检查课文背诵)

(五)迁移训练

1、请你以“假如我……妈妈,你会……吗?”进行说话训练。

(点拨: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练习本上试写)

2、课下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并与课文比较。

三、 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反馈:

读〈〈金色花〉〉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来抒发的?

2、当母亲呼喊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诗中,孩子让母亲嗅到花香、照亮母亲所读的书,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做呢?

拓展延伸:

(一)《体会爱心》 高 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此处隐藏11871个字……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 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 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第 三 课 时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概括说明

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具体说明(举例)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

卢沟桥: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纪念意义

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

《语文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